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代祥峰 王安琪 文/图)浅夏茵茵,枝繁叶茂。静宁县古城镇的老果园改造工作在村干部和果农的团结协作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多年以来,苹果产业一直是古城镇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果树品种老旧化成为制约果品产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果农收入。今年以来,古城镇扎实推进老旧果园升级改造,着力解决果树老化、土地有机质减少、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进一步坚定果农种苹果的信心。
村民栽种新品种。
“我家种了7亩果园,由于栽得早,品种不行,(树体)老化、腐烂病严重,现在通过政府的推广,栽种矮化密植富士,这种新品种的好处是早结果,易成化,好管理。我家老果园已经全部给改造完了,希望咱们果农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正在果园里忙活的陈河村果农雍岁高兴地说道。
目前,古城镇陈河村老果园改造升级1038亩,改造后将在幼园套种南瓜、土豆、蚕豆等低秆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改造后的古城镇陈河村果园景象。
古城镇老果园改造是静宁县坚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今年以来,静宁县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持续引进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理念,不断通过技术革新,一手抓规模,一手抓质量,以标准化果园建设为依托,以老果园改造为抓手,全力推动全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每年全县果园技术改造5万亩,更新改造2万亩。2022年,静宁县果品总产量98.6万吨,产值60亿元。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6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