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一滴秋露的自述
2025-09-08 09:57:24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徐 静

一夜透雨过后,我在栏杆的棱角上缓缓凝结成形。风里没了盛夏的焦躁,带着秋雨滤过的凉,轻轻漫过窗边人的手臂。他们说这凉意像层温润的玉,可我知道,那是我和同伴们散在空气里的清透。有人抬头瞥见我,指尖轻轻一碰,惊呼:“呀,是露!原来已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时节了。”

我总好奇,人类为何对我这般在意?后来听老人们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写着“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还把我和五行扣在一起,说我是秋日的“信使”。想想也对,我来的时候,天地确实变了模样:鸿雁排着人字往南飞,翅膀划破天际的云;燕子收起春日的呢喃,匆匆踏上归程;连枝头的鸟儿都忙着衔食储粮,为寒冬作准备。田埂上的稻穗压弯了腰,玉米裹着金黄的衣服,晒谷场上的竹匾盛着满当当的秋实。原来我这一滴小小的露,竟能提醒万物顺应时序,从容完成自己的“季节任务”。

人类对我的喜爱,藏着许多浪漫的心事。听说汉武帝为了留住我,特意筑了柏梁台、造了承露盘,盼着我能“愈疾病,止消渴”;李时珍在书里认真记下“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把我当成滋养身心的珍宝;连《红楼梦》里的冷香丸,都要取我这日的同伴调和,让节气的灵气融入草木。其实我哪有这么神奇?不过是深夜里,大地偷偷把水汽凝成我的模样,又让我沾着草叶的清香,做了人与自然对话的纽带。晨起时,有人用瓷盘轻轻接我,那小心翼翼的模样,倒让我觉得自己成了天地馈赠的礼物。

文人墨客更爱把心事说给我听。《诗经》里,他们借我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让我成了思念的注脚。水汽氤氲的河畔,伊人在水一方,我凝着的霜,恰如那份求而不得的怅惘;杜甫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我又成了乡愁的开关,一滴凉就能勾出他对故园的牵挂;曹植望着我晒干的痕迹,叹“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说岁月比我蒸发得还快。我像个小小的容器,装下他们的思念、乡愁与慨叹,让每个读诗的人,都能在我身上照见自己的心事。

如今的人们,很少再去田间收我,也少了“夕露沾我衣”的闲情,但我知道,我的意义从未远去。我依旧是那个“提醒者”:提醒他们天气转凉,该添一件薄衫;提醒他们秋意渐浓,该慢下来看看窗外的桂花开了没;提醒他们一年已过大半,该回头看看年初的心愿,是否像田里的庄稼一样沉甸甸。就像这几日,有人关掉空调,听见秋风穿过窗纱;有人闻着被雨打湿的桂香,连呼吸都成了享受;还有人晨练时,看见芦苇顶着雪白的“绒花”,说那是我在风里书写光阴的诗行。

其实我最想告诉人类的,是一种“应时”的生活哲学。像鸿雁知南飞,像群鸟知储粮,像农人知抢收,在合适的时节做合适的事,不慌不忙。他们总在追赶日子,怕错过什么,可我每天都在经历:白天接受阳光的照耀,夜里凝结天地的凉,清晨坦然挂在草尖,太阳升起便从容消散。不执着于留存,只珍惜存在的每一刻,这便是我从天地间学来的道理。

风又吹过窗台,我感觉自己的身子渐渐轻了。或许过会儿,阳光会把我吻干,或许我会顺着叶片滑进泥土,回到最初的模样。就像人生,从懵懂的春,到热烈的夏,再到从容的秋,每个阶段都有该有的风景。白露已至,愿他们能学着我的样子,把日子过得清透些、从容些,闻闻桂香,看看稻浪,想想远方的人,让平凡的时光里,也能开出诗意的花。毕竟,最好的生活从不是追赶季节,而是与季节同行,在每一个“当下”,都活出应有的模样。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