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陇西 托管班里学非遗
2025-08-05 11:02:11 来源:陇西县文化馆

二版2.png

陇西影子腔非遗传承人王学刚在教小学生表演皮影戏。

当夏日的蝉鸣轻叩陇西县双泉镇胡家门村的窗棂,这里孩子们的假期,正因一群特殊的“老师”而不同。由15名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组成的志愿团队,带着满腔热忱,为45名学龄前及中小学孩子精心打造了一个充满知识与趣味的暑期天地。

在众多丰富的活动中,一堂别开生面的“光影魔法课”牢牢抓住了所有孩子的目光——陇西影子腔非遗传承人王学刚老师,携带着他珍藏的古老皮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当色彩斑斓的皮影人物在王学刚老师手中灵动起舞时,满室响起一片稚嫩的惊叹:“快看!牛皮做的小人儿活了!”王老师不仅娓娓道来这些影人背后的千年传说,更将一根根承载着技艺精髓的挑线,郑重地交到了孩子们小小的手中。

“挑线,是皮影的魂。”王老师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他手把手示范,指尖灵巧翻飞,皮影人瞬间活了过来,或策马奔驰,或挥袖起舞。轮到孩子们上场了,屏息凝神,小心翼翼接过挑线,笨拙却又无比认真地尝试操控。起初,手中的影人仿佛有了自己的“倔脾气”,不听使唤地歪斜、缠绕。一个男孩努力想让将军策马扬鞭,却让骏马四蹄打结,惹得大家善意哄笑;旁边的小女孩屏住呼吸,指尖微微发力,专注地引导着一位纤柔的旦角缓缓转身,那份认真令人动容。

“老师,它怎么老是不听我的话呀?”一个小男孩看着手中“倔强”的影人,焦急又困惑。

“别急,孩子,”王学刚俯身轻点男孩的手腕,“线是它的筋骨,你的心稳了,手定了,它自然就听话了。这线连着的不只是牛皮,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灵性。这看似简单的挑线操控,实则是千年光影智慧最精妙的凝结。”孩子们在一次次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不仅体验了操控皮影的奇妙乐趣,更在指尖的细微动作里,真切触摸到了传统技艺的温度与分量。他们专注的眼神、因紧张而微微出汗的额头,都诉说着对这份古老艺术的惊奇与初生的敬意。当孩子们的笑声与惊叹交织在光影流转的皮影上,那穿透千年的古老艺术,便在这一刻真正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一根根纤细的挑线,一端牵着古老影偶的灵韵,一端系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指尖。这指尖上的传承,虽稚嫩却充满力量。华南农大学子搭建的爱心桥梁,王学刚老师坚守的匠心火种,最终在胡家门村孩子们清澈的眼眸和跃跃欲试的小手中,完成了最动人的传递。非遗的根脉,就这样在每一次好奇的触碰、每一次专注的提拉间,悄然深植于童心沃土。(陇西县文化馆供稿、图)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