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映前一刻钟”的民生温度
2025-08-05 11:00:56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微信图片_2025-08-04_161419_529.jpg

微信图片_2025-08-04_161424_562.jpg

微信图片_2025-08-04_161429_381.jpg

武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露天影院暑期“映前一刻钟”活动。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刘泽钰 文/图

7月29日晚,当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的掌声消散在西郊公园的夜色中,武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露天影院暑期“映前一刻钟”首轮系列活动圆满收官。自7月11日启动以来,这场文明实践创新举措,为6000余名武威市民编织了一段段浸润知识、传递温暖的夏夜记忆,让短短一刻钟的光影间隙,生长出文明实践的繁茂枝芽。

精准定位需求:让每一场活动都贴近群众所需

暑期“映前一刻钟”系列活动的诞生,源于对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深度洞察。武威市文明实践办在前期工作中发现,露天影院的观影等待时间常被群众视为“空窗期”,而暑期群众对安全防护、法律知识、健康养护等实用内容的需求尤为迫切。基于此,首轮活动精准锁定“安全”“法治”“健康”三大核心板块,构建起与群众生活同频共振的主题矩阵。消防安全宣传专场里,消防救援人员带着灭火器、防护面罩等装备来到现场,将“火灾逃生”从书本理论转化为“弯腰捂口鼻”“1提2拔3握4压”的实操演示。当孩子们看到消防员用锅盖扑灭着火的油锅时,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好奇,更是安全意识萌芽的微光。活动后播放的《烈火英雄》,让银幕内外的“火焰蓝”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更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植人心。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活动则聚焦暑期网络诈骗高发态势,民警用“冒充客服退款”“游戏账号交易”“儿童电话手表”等本地真实案例,通过知识问答等形式讲解骗子的常见套路。现场设置的反诈宣传展板前,老人们认真阅读着“58种常见诈骗类型”,年轻人用手机拍下“验证码是最后一道防线”的警示,这种代际间的知识传递,让反诈防线从露天影院延伸至家庭。

“小板凳法治小课堂”采用“案例+影片”的联动模式,司法局工作人员结合《第二十条》中“法理与情理”的剧情冲突,讲解邻里纠纷调解、校园霸凌、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法律知识,这种“提前铺垫、观影联想”的过程,让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实现了“观影学法”的深度融合。

卫生健康专场更是精准对接暑期家庭需求,武威市卫健委不仅带来了中医义诊服务,医生一边为居民把脉问诊,一边结合夏季气候特点讲解祛湿养生之道,还贴心地准备了自研的“三伏贴”耐心说明贴敷的穴位和注意事项。急救演示环节最受群众欢迎,医护人员用模拟人偶现场教学“心肺复苏法”,从判断意识、胸外按压到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一步步细致讲解并示范操作要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上台实操,按压的力度、频率在一次次练习中逐渐规范,有位妈妈感慨道:“平时没机会学这些,今天跟着学了学,知道了大概步骤,真遇到紧急情况,至少不会手忙脚乱了。”

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中交警支队带来的“安全大转盘”游戏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让行人”“骑车戴头盔”等交通安全知识点,孩子们转动转盘后,需准确回答指针指向的问题才能获得小奖品。“不能横穿马路”“不能在马路边追逐打闹”……孩子们稚嫩的回答声此起彼伏,家长们在一旁补充讲解,一刻钟间,交通安全规则就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孩子们心间。

创新形式载体:让知识传递带着生活的温度

“映前一刻钟”的独特魅力,在于打破了传统宣传“单向输出”的刻板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让知识传播变得可触可感。每场活动精心设计的“参观展板-主题宣讲-有奖问答-科普观影”闭环流程,环环相扣地引导着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大家从驻足观看逐步转变为主动融入。

宣讲环节摒弃“照本宣科”,转而采用“真实案例+现场演示”的亲民方式。消防队员讲解火灾逃生时,会现场演示逃生动作要领;民警分析诈骗案例时,会现场模拟“接到陌生来电的正确应对”;医生义诊时,会结合市民的体质特点讲解“夏季养生小窍门”。这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宣讲,让专业知识褪去生硬外壳,变得生动鲜活。

真实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科普宣传片环节特意选取了未经修饰的真实影像,交通事故监控画面里,闯红灯的电动车与转弯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未系安全带的驾乘人员在追尾事故中受伤的场景,每一帧都让人揪心;家庭火灾救援视频中,因电动车不规范充电、易燃物靠近热源导致的火势蔓延,以及错过最佳扑救时机后的浓烟滚滚,都清晰还原了隐患演变成灾难的过程。当这些发生在本地或周边地区的真实事件在银幕上呈现时,现场的低声交谈渐渐停了,不时传来阵阵唏嘘声。这些不带说教的画面,比任何警示标语都更能让人感受到“安全”二字的分量。

有奖问答环节更是点燃了全场热情。孩子们举着小手抢答“火警电话”“斑马线作用”,老人凭借生活经验解答“邻里纠纷怎么解”“保健品骗局怎么防”,答对者获得的不仅是印有安全标语的小礼品,更是参与文明实践的成就感。这种互动让知识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求索”,使15分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

凝聚文明合力:让微光成炬照亮基层治理路

“映前一刻钟”活动的影响力早已超越15分钟的时限。许多家长把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活动中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家庭“睡前故事”,让文明素养在代际传递中沉淀。群众的反馈更印证了活动的价值。“以前等电影总觉得无聊,现在每场都提前半小时来”“学到的灭火器用法,很实用”“希望这样的活动能一直办下去”……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群众对文明实践的真切期盼。据统计,首轮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收集群众建议80余条,95%以上的参与者表示“收获满满”。

首轮“映前一刻钟”的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文明实践持续深化的起点。下一步,武威市文明实践办将根据群众需求优化主题设置,引入文艺表演、非遗展示等新形式,推动活动从“暑期专场”走向“常态化开展”,让等待也变得有意义,让这短短一刻钟的微光,持续汇聚成照亮基层治理的文明星河,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扎根群众、服务群众、温暖群众。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