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今年以来,秦州区牢牢把握“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一重要契机,着眼于“三农”发展全局,以本地资源培育乡村富民产业,将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乡村在产业兴、活力足、百姓富的进程中展现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新希望”。
中梁镇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果品产业,着力在“小苹果、大产业”上做文章,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强村发展之路。全域实施果园提质增效项目,升级改造果园1600亩,占全区总面积的80%,其中龙凤—向阳水泉湾片区集中连片实施1400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0%,建成全区规模最大的果园提质增效示范点。
果园提质增效成果明显。(资料图)
大门镇依托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打造集玫瑰种植、产销、旅游为一体的玫瑰产业园,催生“花样经济”。目前,玫瑰品种已拓展至11个,年产值达80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8.5万元,较2022年增长300%,带动就业村民人均年增收0.84万元,特色种植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汪川镇按照“核心区域抓发展、轴线区域抓提高、薄弱区域抓转变”的思路,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依托高标准农田,打造万亩玉米种植基地,实现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持续扩大柏母村设施果蔬大棚基地建设,培育种植特色网纹瓜102棚,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35万元,占地35亩,新建连栋温室塑料大棚20余座,带动200余人就近务工。
娘娘坝镇以小南峪村为示范,推动特色养殖与中药材种植融合发展。该村盘活130亩闲置土地,与百味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合作发展淫羊藿种植产业,建成42个标准化种植大棚及10亩连栋温室,形成“种植—育苗—销售”全链条产业。通过“保底收益+利润分红”模式,农户每亩获得200元土地流转金,并按销售额比例参与分红,预计2025年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目前,小南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万元,成为全镇特色养殖与中药材产业联动发展的标杆。
下一步,秦州区将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围绕“一镇一特”布局,千方百计壮大乡村富民产业,书写更多“兴一个产业、活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篇章。(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