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控大棚里大樱桃错峰上市身价倍增,连翘产业园中党员责任田里干劲十足,新建的生猪代养基地带动村民稳定增收……在秦州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以党建为引领、科技为驱动、特色产业为基石,描绘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崭新画卷。
秦州区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基层党组织成为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项目的“主心骨”。汪川镇万庄村党支部主动作为,牵头申报项目资金并引入社会投资,建成现代化生猪代养基地。“基地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18万元,还带动了周边1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万庄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这一“党支部+”模式,有效盘活了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
在牡丹镇连翘产业园,实行“支部包区域、党员包地块”的责任制。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责任到人,全程指导标准化种植,确保了苗木成活率高达98%以上。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为产业项目高效推进的关键。
设施樱桃园加速产业迭代。(资料图)
面对传统农业发展局限,秦州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推动农业向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跃升。玉泉镇烟铺村的14座智能温控大棚,集成智能温控与物联网技术,精准调控樱桃生长环境,实现错峰上市,优质樱桃单价高达200-400元/斤,成功填补市场空档,科技价值充分显现。
天水镇“智联e家亲”数字乡村智慧平台,整合智慧党建、平安建设等功能。“高清监控、一键呼叫让办事方便,心里也踏实多了。”村民表示。该平台提升了治理效率和服务便捷度,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秦州区各镇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施策,打造差异化富民产业。针对果品产业“老龄化”,精准改造升级。中梁镇在龙凤一向阳片区实施1400亩果园提质增效工程,通过改土、绿色防控等措施,示范园亩均增收约2000元。藉口镇则将低效核桃园改造为优质苹果、樱桃园,加速产业迭代。
在巩固传统优势同时,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大门镇田于村鲜切玫瑰产业园年产鲜花超百万支;娘娘坝镇利用优质水源发展大闸蟹养殖;齐寿镇、秦岭镇则依托气候发展艾草、连翘等中药材产业园。这些特色产业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产业兴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秦州区正通过党建凝聚合力、科技驱动升级、产业特色发展,探索出一条产业赋能、融合共生的乡村振兴之路。(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