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华亭:推行“藏牛于户”模式 织密“户繁户育”网络
2025-03-20 10:45:26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文/图

“牛棚干净宽敞,养牛心里敞亮。”温暖的阳光照在改造一新的牛棚上,华亭市山寨乡北阳洼村养殖户禹文杰对养牛充满了信心“只要人勤快,就能闯出一片致富新天地。”禹文杰养牛“犇”富路的信心,源自华亭市推行的“藏牛于户”模式。

华亭养殖的红牛.jpg

“我们坚持把红牛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强农富民的主导产业,创新开展‘藏牛于户’‘户繁户育’模式,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延链条、创品牌,红牛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张、总量增长、链条完善、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华亭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杨海亮介绍说。

华亭位于关山脚下,水草丰茂,为发展红牛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华亭市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群众养牛基础,率先提出“小群体、大规模”思路,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行动,根据群众立地条件、养殖基础、劳动能力、饲草供应等因素,制定“一户一策”养殖计划,着力解决群众“养少无效益、养多无能力、想养无场地、养好无技术”等问题,培育养牛重点村28个、10头以上养牛大户2100户,以农户个体养殖小群体,集聚全市牛产业大规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华亭市坚持“因户施策”建场地,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户、分类制定改造方案,对新建牛棚每平方米补助200元,改造牛棚每平方米补助100元,最高补助300平方米;新建草料棚每平方米补助100元,最高补助100平方米;新建青贮池每立方米补助200元,最高补助50立方米,实现了政策导向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让政策发挥出最大效益。

“山寨乡北阳洼村的群众有深厚的养牛传统和养牛基础,市上通过实施‘四改三换三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整村推进肉牛养殖产业,全村实现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牛。”杨海亮说。

华亭市坚持“科技赋能”强质量,全力做好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农户养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创新推行技术人员包场(户)、包项目的双轨责任制,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方式,指导养殖(场)户精饲养、抓防疫、治疾病、搞冻配,做到了场户全覆盖、服务常态化。

“以科技特派员、致富能手为主体,组建5支专业服务队,主动前移服务,精准纾困解难,指导养殖户精饲养、治疾病、搞冻配,改造冻配改良点30个,年均完成黄牛冻配改良1万头,落实基础母牛冻配补助120万元,累计解决技术、销售等问题130余件。”杨海亮说,“通过科技赋能,有效转变了群众养殖观念,推进群众规范养殖、科学养殖,提高了养殖质量。”

河西镇平凉红牛养殖基地.png

河西镇平凉红牛养殖基地。

华亭市北阳洼村,静谧的山林中,一座座牛棚掩映其中,棚内一头头红牛膘肥体壮,当地群众正借着红牛养殖好产业,“犇”向致富路。

责任编辑:孙振杰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