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华亭:寻求“发展真经”解锁“致富密码”
2025-03-19 11:36:50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朱成刚 文/图

“先进的养殖技术让我眼界大开,不虚此行。”“确实学到了养殖真本事,看到了产业发展好前景。”踏着春光,华亭市砚峡乡组织中蜂养殖大户赴外地开展考察学习,养殖户收获满满。

砚峡乡林草丰茂、植被良好,为中蜂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砚峡乡按照“党建引领、绿色生产、精装加工、品牌销售、合作共赢”的中蜂产业发展思路和“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蜂养殖产业。

全乡建成中蜂养殖基地1处,培育养蜂带头人8人,规模以上养殖户16户,带动50余户群众抱团发展,共养殖中蜂1000箱,蜜蜂年产量7余吨,人均增收1000元。中蜂养殖俨然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为了让养殖企业和农户进一步提升养殖技术、转变思路、开阔眼界。春节过后,我们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企业负责人、养殖大户外出取经学习,推进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砚峡乡人大主席魏祯说。

“虽然养了十多年的蜂,但还是小时候跟着大人学的,养蜂几乎都是靠天吃饭。外出学习让我开了眼了。”曹家沟村养殖户石国柱说,“去年,乡上组织我们外出学习培训,发放了1000元的补助,帮助我发展庭院经济,扩大养殖规模,养蜂让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经验和技术对于一名养蜂人而言,其实就像蜜蜂采蜜的过程,唯有像蜜蜂一样勤勉吸取精华,才能开启致富之门,酿造产业的甜蜜硕果。”参加学习后,曹家沟村中蜂养殖基地“土专家”庞辉颇有感触地说。

据悉,砚峡乡抢抓春暖花开前夕空闲时间,组织分管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中蜂养殖大户赴陇南市武都区花荠蜂业、成县伟琳合作社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活动,借他方经验之风,扬自身发展之帆,稳渡产业发展长河。

考察组一行先后深入养殖基地和生产车间,实地观摩学习了先进的养殖设施和成熟的生产流程。陇南市武都区花荠蜂业展示的生态养殖模式和严格的产品质量把控体系,为砚峡乡中蜂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成县伟琳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在技术培训、农户管理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让考察团眼前一亮、收获颇丰。

华亭市砚峡乡赴外地学习中蜂养殖技术.jpg

考察组深入生产车间实地观摩学习先进的生产流程。

考察过程中,大家与各企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养殖技术、疫病防控、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此次考察学习活动不仅是一次跋山涉水的‘取经之旅’,更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传统养殖方法中的不足和短板,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还拓展了市场思路,为以后中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全面激发了大家对这份特色产业的投入热情,增强了发展蜂蜜产业的信心和动力……”这次考察让曹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辛婷婷信心十足。

华亭市砚峡乡赴外地学习中蜂养殖技术1.jpg

工作人员向考察组成员介绍中蜂产品

据魏祯介绍,砚峡乡有原生林和人工林地59.7平方公里,植被覆盖面积达62.7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文旅的深度交融,特色产业犹如雨后春笋,拔节而起。而中蜂养殖也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户有效增收,推动全乡中蜂产业发展,乡村两级结合实际,多次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积极探寻致富良方,深挖发展潜力,按照“党建引领、绿色生产、精装加工、品牌销售、合作共赢”的中蜂产业工作思路和“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强化村企合作,中蜂养殖产业持续壮大。

寻取“发展真经”,解锁“致富密码”。砚峡乡将立足资源禀赋,结合考察成果和乡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盘活闲置资产,建成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中蜂产品深加工车间,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联农带农发展方式和销售渠道,推动中蜂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切实让中蜂产业成为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

责任编辑:孙振杰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