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石
春天,树木抽新,百花绽放,此时正是春耕的好时节。然而,面对科技发达的今天,早已远离春耕的我,只好手捧书卷,畅游在古诗里,去品味诗中古人春耕的酸甜苦辣,其实,也能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唐代诗人李德裕在《忆平泉杂咏·忆春耕》中是这样描绘春耕景象的:“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春天来了,郊外的杏花开了,布谷鸟也在一声一声地嘶鸣着,田野里的那些水田和小溪,在一场春雨后被蓄满了水,此时,农夫们担心会错过了这么好的春耕时机,于是个个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匆匆赶来,开始忙着春耕的事了。
这首诗描写了农人们在雨中春耕的情景,而春雨似乎也懂得农人们的心思,来得正是时候,让农人们喜上眉梢。读着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农人惜雨时,雨知农人心,真是让人惊叹啊。
宋代诗人陆游,其一生仕途不畅,后因“嘲咏风月”被罢官故里。回到故乡后,孤独,无助,悲愤等交织于胸,虽如此,但他仍心系国家,担忧百姓疾苦,所以,他常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可是,造化弄人,他的满腔壮志终究还是不能如愿,于是,他决定利用后半生的时间来买犊而耕:“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平。文字妨求道,杯殇害养生。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
在春耕中,要说最有趣的,当属宋代诗人范成大了,其在《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退居故里之后,一心从事农耕。你看,每年春天,诗人白天出去耕田,夜晚回来后又忙着织麻了。不仅诗人如此,村里家家户户,男男女女都如此。就连那些不谙世事,不懂什么叫耕种的孩子们,也都拿起了工具,到野地里学着大人的模样种瓜点豆呢!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早晴,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清代诗人姚鼐的这首《山行》高度地概括了,当布谷鸟鸣叫的时候就应该要早点耕种的道理。
如今,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达,我虽没能亲历春耕的酸甜苦辣,但读着一首首描写春耕的古诗,也让我明白了: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便是春耕的乐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