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杨欣雨 叶兴华
春回大地,农事催人。眼下正值春耕春播关键时节,金川区双湾镇的田间地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智能农机轰鸣作响,高效灌溉系统精准运行,为粮食丰产筑牢根基。目前,双湾镇已完成1530.5亩春小麦播种任务。
田块完成第一轮浇灌。
在营盘村,农户姚德成的田块刚刚完成第一轮浇灌。据姚德成介绍,今年,他选择玉米套种小麦的种植模式,通过“两种作物、两套滴灌系统”实现错峰用水,亩均节水20%一25%。
在九个井村单产提升小麦百亩示范点,一台新型智能小麦宽幅匀播浅埋滴灌播种机正高效作业。九个井村村监会主任张吉旭告诉笔者:“这台搭载北斗智能调控器的‘铁牛’实现了精准调控,播种、施肥、铺滴管带一次完成,种子播深2-3厘米,肥料施于下方4-5厘米处,规避烧苗风险,滴灌带浅埋微垄下,每两行小麦共享一条滴灌带,水肥配置更均衡,能取得节水节肥节种子,增产增收增效益的效果。”
播种机正高效作业。
姚德成算了一笔账:采用小麦浅埋滴灌技术,播种量从原来的90斤到现在的70斤,亩均用水量从原来的500立方米降到现在的400立方米;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精准的同时,每亩地成本减少了200元左右,产量提升了10%。
2025年,金川区计划推广30台此类智能农机,通过“财政补贴+农户自筹”方式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村民们正在播种。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科技,全国两会刚结束,会议提到要稳面积、提单产,确保粮食产量1.4万亿斤以上,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每亩地产量1400斤,扛起粮食安全生产的责任。”九个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柳生虎说。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技术革新是旱作农业突破瓶颈的密钥,更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接下来,金川区将紧盯关键农时、关键技术、关键要素,继续做好农业生产工作的统筹协调、调度、服务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