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典 通讯员 卢昌来 雷臣元
春潮涌动处,种业振兴时。
三月的甘肃景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是一派生机勃勃,在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一粒粒饱满的玉米种子如珠玉般跃出设备,工人们快速分装、打包,将“豫单1851”“垦玉101”等优质品种发往全县销售网点。
“目前玉米种子储备300吨,小麦品种‘永良4号’‘宁春51号’等备货70吨,完全能满足本地种植需求。”公司生产部经理常有谦介绍道。
厂房外,20辆载重卡车整装待发,这些承载着“种子芯片”的特殊货物,即将奔赴全县11个乡镇的86个销售网点。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稳产保供能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景泰县这一火热场景的背后,是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政策的精准实施。
作为一家集科研育种、加工生产、推广销售为一体的种子公司,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全力满足春耕优质用种需求,一方面,加大原材料储备量,严格把控生产质量,全力保障种子纯度达标;另一方面,积极筹备春耕备耕物资,为新一年的玉米制种筑牢根基。
景泰县以“种业芯片”为突破口,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现代化跃升。作为省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甘肃农垦良种公司不仅严控种子纯度,更提前储备复合肥500吨、尿素200吨,保障2万亩玉米制种基地需求,从源头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政策东风催生技术革新。”常有谦表示,企业正依托政府搭建的农技推广平台,将新品种研发与农机装备升级相结合。在景泰田间地头,良种选育、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已形成标准化体系,为春耕生产和“垦玉”“永良”等系列新品种推广注入科技动能。
政策为锚,科技为帆。在这片孕育希望的黄土地上,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政策蓝图到田间实践,景泰县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种子答卷”。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深化,这片黄土地上的农业新希望已破土萌发——以政策为锚、以科技为帆,甘肃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航船正驶向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