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2024年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2025-01-13 14:57:04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周兆云 文/图

别开生面、贴近民心的文明实践活动,满怀热忱、精准贴心的志愿服务,立足本土、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的果敢举措……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仿若温润春雨润泽着漳县大地、滋养着百姓心灵,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民生画卷。


老人们在爱心食堂就餐。

搭建平台汇聚文明实践磅礴力量

“今天这场志愿服务活动办得真不错!现场的义诊和法律宣传,让我受益匪浅。平常总能看到志愿者们帮忙打扫卫生,忙前忙后的身影,我心里一直挺受触动的,现在我也想加入志愿服务队,出份力!”市民包振中感慨道。

漳县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全力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体系。全县已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0个村(社区)实践站。在“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组建志愿服务队1452支、注册志愿者46899人,各类活动如繁花绽放,多达2084场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54850多小时,每一分钟都承载着奉献精神。同时,1863篇新闻稿件从这里发出,传递着漳县文明实践的动人故事,一个线上线下联动、便捷高效的“互联网+”文明实践体系已然成型。

“我们始终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总目标,聚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导群众从志愿服务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不断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癿斌宏在“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启动仪式上说。

今年以来,漳县紧扣“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精心谋划,精准发力。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在城乡各地展开,3000余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吸引了8.9万余名群众热情参与。在欢声笑语、文化熏陶中,群众的精神家园愈发充实。其中马泉乡马家门村爱心食堂重阳节活动更是脱颖而出,作为定西市先进典型,其暖心视频在爱心甘肃主会场精彩展示,让爱与温暖传递得更远。

“流动照相馆”为老人定格“最美瞬间”。

精塑品牌 点亮志愿服务璀璨星光

“我今年72岁了,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生活不方便。”看到笔者,等待吃饭的铁沟村老人陈勇主动说:“村里的爱心食堂办得好啊!有了爱心食堂,儿女可以放心在外打工,不用为我的一日三餐犯愁。饭点一到,赶过来吃饭就行,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感觉很幸福。”

从暖胃又暖心的“爱心食堂”,到传递乡音乡情的“半小时广播”;从促进家庭和谐的“婆媳互夸会”,到牵线搭桥的“巾帼红娘团”,再到深入浅出的“一刻钟宣讲”,每一个项目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饱含为民情怀。漳县精心培育出39个独具特色的服务项目品牌,建成县级文明实践品牌库,其中,11个品牌脱颖而出,被推荐至市级参与评选,4个服务项目品牌成功入选市级文明实践品牌库。漳县金钟镇大车厂村爱心送餐关爱服务项目,让热饭香飘邻里,温暖孤寡老人心田;马泉“流动照相馆”志愿服务项目,定格乡村美好瞬间,留住珍贵记忆;四族镇“巾帼红娘团”服务项目,为单身男女搭起缘分的桥梁……这些项目不仅是服务的创新,更是文明的传递。

此外,四族镇“巾帼红娘团”服务项目,成功入选了首批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品牌库,这一殊荣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广大志愿者以及投身文明实践工作的各方力量,让大家真切认识到,只要心系群众、扎根乡土、勇于创新,平凡的志愿服务也能绽放出耀眼光芒,成为全省示范的标杆。它不仅彰显了漳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探索中的深度与广度,更为后续更多项目的培育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激励着大家对标一流,持续深耕,打造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明实践品牌。


马泉乡开展适龄青年家属移风易俗座谈会。

破旧立新 奏响移风易俗文明乐章

“通过巾帼红娘团的宣传引导,婚丧嫁娶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漳县四族镇四族村妇联主席、红娘团负责人王粉连如数家珍地讲述四族村里可喜的变化。

移风易俗是文明实践的关键一役,漳县多管齐下,成效斐然。在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办的指导下,各乡镇、各村积极行动,修订村规民约,让文明约定深入人心。“一约四会”规范运行,成为乡村文明治理的有力抓手。制定印发《漳县抵制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提升行动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审慎提出彩礼“限高”、酒席“设限”标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一碗烩菜”办丧事等新规落地生根,为群众卸下沉重负担,也为社会吹来文明新风。

全面落实婚丧嫁娶报备制度,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年累计报备婚丧事宜1620余起。同时,督促指导各村镇分级分类召开移风易俗“四类人员”座谈会153场次,1200多名“总管”“媒人”“阴阳先生”“宗教教职人员”参与其中,共商破除陋习大计,为深化文明乡风凝聚强大合力。此外,联合县民政局在县殡仪馆建成殡葬文化长廊,长廊内容既回溯殡葬起源、展现发展脉络,又解读现行政策法规,还详述改革意义与措施,为民众筑牢认知根基,引领文明殡葬风尚。

回首2024年,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硕果累累,以文明实践浸润民心,用时代新风引领前行。展望未来,漳县将继续砥砺奋进,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常开长盛,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杨万明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