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难
腊月,一个被时光浸染得醇厚香浓的月份,它的“腊”字,宛如一把神秘的钥匙,开启了岁月深处那扇通往传统与温情的大门。
“腊”,从字源上探究,便带着古老的韵味与质朴的气息。它与祭祀相关,在历史的长河中,每至岁末,人们怀着敬畏之心,以丰盛的祭品敬奉祖先与神灵,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阖家安康。
随着岁月的流转,“腊”渐渐从单纯的祭祀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印记。腊月里的忙碌,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街头巷尾,弥漫着各种香味。腊味,无疑是腊月的主角之一。腊肉那被烟火熏染后的深沉色泽,仿佛是岁月沉淀的痕迹;腊肠饱满而紧实,一节节像是生活的韵律;腊鱼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它带着江河湖海的气息,被风干、被腌制,成为盘中佳肴。在这寒冷的腊月,腊味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慰藉着人们的身心,也成为游子心中对故乡最深刻的思念符号。
腊月的“腊”,还体现在那一场场热热闹闹的民俗活动中。写春联,大红的纸铺开,笔墨蘸满了吉祥与祝福。贴窗花,巧手的妇女们用剪刀剪出精美的图案,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有象征吉祥的如意福字。那一张张窗花,贴在明亮的窗户上,让寒冷的腊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腊”,也是一种心灵的归依。在这个月里,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开始停下匆忙的脚步,回顾过去一年的得失。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嗑着瓜子,讲述着过去一年的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这是亲情的凝聚,是家庭温暖的彰显。在腊月的夜晚,万籁俱寂之时,人们或许会在心底默默盘点自己的人生,如同整理一年的账目。那些未完成的梦想,如同未收割的庄稼,在心底种下新的希望,等待来年春天重新播种、发芽。
腊月的“腊”,是集市上的熙熙攘攘,是空气中弥漫的烟火气息;是庙宇里的钟声悠扬,是人们心中的敬畏虔诚;是厨房里的热气腾腾,是饭桌上的团圆美满。它如同一首古老而悠扬的歌谣,在岁月的长河中传唱不衰,每一个音符都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让人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力量,无论走得多远,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只要一想起腊月的“腊”,心中便涌起一股浓浓的眷恋与归属感,那是对故乡、对传统、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与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