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舟曲: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活”起来
2025-01-08 18:03:27 来源: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毛文娟 文/图

近日,舟曲县藏族中学组织学生们在学校观看非遗传承人从捻线、纺织到锦带成品的全过程,感受锦带纺织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织锦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们尝试了织锦带的基本操作,从生疏到熟练,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志愿者给幼儿们普及象棋文化。

这是舟曲县“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新型“打开方式”。为传承好、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舟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链接人才资源,以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非遗传承人、退役老兵等优秀人才资源为依托开设“红色文化进校园”“书画进校园”等艺术活动和“非遗进校园”等系列传统文化课堂。县内各中小学校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依托乡村少年宫,广泛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乡村少年宫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们学习电子琴。

走进舟曲县金阳童年幼儿园,一场传递中华文脉星星之火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舟曲县太极气功协会志愿者为幼儿们展示了太极拳,并将基本动作分解细化后传授给幼儿,幼儿们跟着学习,在一招一式中舒展身体,愉悦身心,亲身体验太极拳的奇妙乐趣和独特神韵。还有该县象棋协会会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文体惠民志愿者王青平老师,为幼儿们讲解象棋的基础知识,让幼儿认识棋子和棋盘,以及象棋的摆放位置,并进行了一场“棋”乐无穷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对中国象棋文化的兴趣。

近年来,舟曲县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蓝相续中代代相传。如今,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融入中小学课堂教育,在舟曲县已成新常态。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与探索者。

学校开展朗诵活动。

在美术活动室里,美术老师耐心指导启发,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从实践中感受线、形、色的神奇美感……一双双巧手,一颗颗童心通过一幅幅色彩斑斓、创意无限的画作,尽情描绘着心中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在绘画中增加了自信、变得更爱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开设有绘画、书法、舞蹈、围棋、五子棋、跳棋、诵读等12项活动,这些特色活动于每周三下午大课间进行,使孩子们的天性尽情释放,潜质充分挖掘。”大川镇九年制学校负责人说。

学生们体验刺绣。

校本课程是基础,研学实践活动逐渐成为舟曲县传统文化入校园的主题词。舟曲县把广大青少年儿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人群,以研学为契机,先后组织青少年深入公共文化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地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推动青少年和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让未成年人在“行万里路”中不断深化“读万卷书”的文化素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传统文化“立德启智润心田”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如今的舟曲,每一个校园都上演着文脉赓续的故事,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使学生们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责任编辑:马雪娟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