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老友给我送来一本新年台历,鲜艳的台历,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马上又是阳历新年了。新岁启封,同跨新年。2025年是蛇年,蛇走如花,画成一个大福字。
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年都会在阳历新年前买回一个新的日历簿。过一天就撕下一张,日子一天天过,日历一天天撕,越撕越薄,新年也就到了。
那时的日历纸很薄,薄如蝉翼。单独一张,是淡淡的红色,撕下来的纸,我经常拿去折纸飞机。365天的日历合在一起却很厚,淡淡的红色叠加一起,就显得更红了,就像日子一样红红火火。
我家的日历,常年挂在母亲房间沙发后面的墙上,是父亲在墙上钉一个钉子挂起来的。当父亲换下撕完的旧日历头子,换上通红的新日历,马上就有了新年的感觉,真有一种看得见的辞旧迎新的仪式感。
后来,小小的日历换成了印有各种美景美人图的大挂历,一个月一张的大挂历看着更好看。不光能翻看日期,还有大用处。
父亲是开平板大货车的,会经常在挂历上看日子。父亲提前看好日子,会在上面随手记东西,哪天是黄道吉日出远门去讨一笔账,肯定能要回来一沓现金;哪天去县里猪儿行抓一对猪仔,两个抢着吃肯定长得肥;哪天是大寒,要去给爷爷坟头上土,还要栽两棵松柏常青树,挂历就是父亲不能少的临时记事本。
挂历上不光记录着节日、节气,还有各种民俗,宜什么不宜什么,让人看了通俗易懂。母亲没有读过书不认得字,父亲负责为母亲一句句地念着挂历上的节气,母亲认真地听着,像认得字一样。“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马上谷雨了,需要提前准备种些什么菜了,我在镇上带菜籽回来。”“那带点铁线茄子秧回来吧,儿子女儿都喜欢吃这种铁线紫茄子”。有时父亲会告诉母亲说:“白露快到了,可以提前晒萝卜籽了,今年要多种点萝卜,还要种点胡萝卜,吃了对孩子眼睛好,孩子读书费眼睛。”第二天,母亲便提前找出萝卜籽,去菜园里挖地了;有时父亲高兴地说“今天是立冬了,是个大晴天,立冬无雨一冬晴,看来今年冬天是个晴冬,一直是好天气。”“那就好,晴冬大太阳暖和好做事”母亲应和道。“过了腊八就是年”,母亲数着日子,圈着日子,开始张罗着炸丸子、炸藕夹、置办过年鱼、糖果、鞭炮等各种年货……一年四季,父亲母亲一起头挨头看着挂历,圈着日子,在日子上画花,把平常的日子过开了花。
母亲也喜欢看挂历,这挂历还是母亲画花的地方。每月,母亲在挂历上用我的或红或蓝的圆珠笔画着各种不同形状的花。哪天父亲要出门运货了,用笔圈出来,记着父亲出门了几天,哪天能平安回家;哪天家里来了木匠工打柜子,哪天进的门,圈了几天,就是做了几个工;哪天亲戚谁家儿子要结婚,用红圆珠笔圈出来做好标记;哪天村里哪家孙子做满月圈出来,要提前送鸡蛋去看望一下,还要去喝喜酒呢,这些日子,母亲都要用画花的方式记下来。
一年下来,回头翻开挂历,每个月上面都开满了花,红的花、蓝的花,好像日子开了花,画着父母亲一年年勤劳、善良、和睦、慈爱、温暖的岁月花朵。(周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