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崆峒区:黄土地上牛业强
2024-12-20 17:33:43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敬瑞 张煜岩 文/图

初冬清晨,崆峒区大寨乡畜牧产业园内,数百头平凉红牛膘肥体壮、毛色发亮,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奏唱出平凉红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牧歌”。

“窑洞背风向阳、冬暖夏凉、通风干燥,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动物疫病,喂的是精心调配成的青贮饲料,营养价值高,牛粪还能肥沃土地、滋养玉米,秸秆反过来喂牛,有助于生态循环,牛还越长越壮实。”大寨乡养殖大户马平广说。

窑洞养牛。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窑洞已逐渐成为了历史。而现在,废弃的窑洞摇身一变成为了平凉红牛的“安乐窝”,在畜牧产业园的废弃窑洞生态养殖基地,数十个阳面的窑洞经过改造后,激发了全乡群众的养殖热情。截至目前,全乡已经有13名养殖大户积极入驻,牛存栏达到600余头。

畜牧产业园。

“我们注重在产业发展中全面推进产业融合,结合乡土文化,精心打造了具有乡韵乡愁的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主要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广大市民在游览中感受本地风土人情,同时通过产业振兴引导乡村华丽‘蝶变’。”大寨乡乡长杨文兴说。

红牛不仅有“安乐窝”,更有“商品房”。

膘肥体壮的平凉红牛。

走进大寨乡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和500头养殖小区,一栋栋现代化养殖棚令人瞩目,自动化出水、自动化控温、自动化喂食等一系“科技范”在这里尽情展示。

“我们加快推进平凉红牛产业链提档升级,同步提升实用性和观赏性,今年新建了红牛展厅、红牛产房、饲草银行等配套附属设施,整个园区牛存栏达2000头以上,全乡粪污处理—有机肥生产—饲草种植—饲料加工配送—肉牛养殖—活畜交易为一体的循环发展产业链条已逐渐形成。”大寨乡党委书记杨武生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何香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