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不怕苦中苦,不当落后人
2023-11-10 17:51:54 来源:通渭县第三铺乡侯坡村 何志成

我叫何志成,是定西市通渭县第三铺乡侯坡村农民。这些年,目睹了我们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可谓是天壤之别,换了人间。

2022年12月31日,我们告别了贫困,无比激动!

回想数千年来困扰中华民族发展的贫困问题,能在我们这一辈,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根除,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人民多么自豪,我们的领袖多么英明。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必然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纵观农村贫富差距,扶贫是政策,扶志是出路,扶智是根本。弄潮儿向涛头立,我们农民要有创业精神。从我村现有的各大养殖基地、养殖户说起,哪一个不是白手起家?两个大规模的养猪户,他们不等不靠,抢抓机遇,当年建厂当年收获,两年利润翻倍。他俩的《致富宝典》是:“不怕苦中苦,不当落后人”。

谁都记得,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走东家串西家,逐户上门摸排登记,要摸清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面对面地思想交流,心连心地出谋划策,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无私无畏,忘我工作,无不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广大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换来了笑眼,换来了行动。

没资金,他们帮助联系争取国家贴息贷款,户均三五万元。得到贷款资助的农户放开了手脚,发展养殖业。帮扶工作队给我们送来了各种养殖技术书籍,发放到农户手中。地方政府又不失时机地从山东引进了良种牛,建档立卡户贫困户每户分得一头仔牛,多次邀请畜牧业专家进行养殖业专题讲座。通过培训,使更多人学到了养殖技术,极大地鼓舞了贫困户的斗志。国家"以奖代补"的扶贫政策,(即在原有的基数上,每引进一头能繁母牛,奖补三千元)这个奖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现在养牛业起步早的农户养牛数十头,他们的养殖技术是参照全国其他地区的先进技术,青贮饲料的贮备,科学育肥,人口受精,良种培育,防疫消毒,很专业。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户户养牛,最少的也有三五头。

羊,全村饲养五十只以上的二十几户,大多以繁殖类居多;他们视其市场行情,该出手时就出手,细算一账,平均每户五十只,按市场行情,每只羊一般都在800到1000元之间,除去饲料成本,每户纯收入万元。

“陇中苦瘠甲天下”俨然已成为历史!随处可见的药材种植,林果,蔬菜、塑料大棚的兴起,已成规模,加之发达的交通运输,也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渭人自古就有着艰苦朴素,勤劳上进的精神。很多得到帮扶政策资助的大学生,已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变成了工薪阶层,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代更比一代强。

在家务农的农户,他们自排自演了富有人生哲理的一件件文艺作品,教化着村民,敦促着人们见贤思齐的步伐;文化的进步,思想的飞跃,散发在演出作品的字里行间。他们有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荣,养殖、农业两不误。

全村没有打架斗殴,没有吵嘴骂仗;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市县级“五好家庭”全村几十户。下侯家社侯宗岐还获得了通渭县委、通渭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文明家庭”荣誉证书,这就是的家乡。

在通渭县交通局的统一部署下,我村前后百分之六十的社完成了村社道路硬化,大大提高交通运输,提高了农民收入、生产、生活。望着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陌生而熟悉的面孔,严肃而认真的态度,亲切的笑容,我衷心地感谢,点个赞吧:“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